聊聊m/sub属性中讨好型人格

今天来一起聊聊m/sub属性中讨好型人格这个话题!今天讲的这类型人格其实很常见,尤其是m/sub属性中这种人格是比较多的。

“做事不求回报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却总是忽略自己的感受!”你听到这一定会觉得他们是当代活佛,还真不是!他们的内心其实很痛苦的,因为他们必须要持续的陷入这种讨好别人的怪圈无能为力的去做一个好人,这就是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这个词,自从几年前被青年作家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上公然说出来,热度就一直没有降过。蒋方舟给“讨好型人格”的定义是,特别想要讨好别人,哪怕你不喜欢这个人,也希望他能喜欢你。

笔者查了很多资料发现,专业的心理学概念里,是没有“讨好型人格”这个词的,最多有一个表现形式上差不多的词,叫做“取悦症”,又名“看管型人格障碍”。这个误区也导致很多人以为“讨好型人格”和“取悦症”是两个东西,其实他们都是指同一种人格!那么为什么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称谓呢?这其实是心理学家为了给大家传达一个微妙的感觉。

“XX人格”,和“XX症”,或者说“XX障碍”之间的区分。

“人格”是相对固定的概念,比如16型人格里,你是entj还是infp,基本上就固定了,不太容易改变,而且这些人格没有哪个更好一些,每一种人格都有自己的优势。

“讨好型人格”就很奇怪,每个人都觉得它是不好的,又把它看作一种“人格”,潜意识里认为它很难改变,相对而言,“取悦症”和“看管型人格障碍”给人的感觉是,这是一种病症,有病治病,治好了就没事了,这两种说法的差别,就像是“你患了感冒”和“你体质虚弱”的差别一样。

简单来说就是心理医生让你觉得”能治“,就好比bd5m,2013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发布了最新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在符合ssc原则下默认该群体正常的癖好,但是很多心理医生却也会传达很微妙的感觉一样!

好了闲话少说回归主题,我们就来说说关于讨好型人格(取悦症)的干货,讨好型人格(取悦症)一共有三种类型!

这类人的心理障碍是由一些错误的观念引起的,比如他们会认为只要我们当个好人我对别人好,那么别人就应该对我好,如果别人对我不好那么就是我的不对,矛头永远指向自己,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觉得是自己的错。

讨好型人格的词典里有很多比如像“应该”“必须”“一定”之类的词汇,他们会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认为自己应该满足所有人的期望,照顾好周围每一个人,不伤害任何人的感情!

他们觉得世界是公平的,只要自己完全遵守这些纪律就会让每个人都喜欢自己,他们对自己的高标准里还有一条就是他们不允许自己表达愤怒,他们要时刻的保持愉悦,时刻的保持乐观,这个适合呢这种失望,愤怒就会变成情绪内化进来作用到自己的身上。

他们就开始觉得应该是自己做的不够好,于是呢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就会更高 ,对别人的期待也就更高,就这样呢一个悲惨的逻辑陷阱就这么形成了,明明一个这么好的人但是相处起来却很累很不愉快!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还有对别人的要求都太高了!这种思维模式的形成源于一种原始的自我保护模式。

一个小孩通常会想象出一个有条件的协议,来维持一种事物的控制感,比如我们小时候会觉得衣柜里有怪兽,那我们就会想象出一个协议,只要上床睡觉开着灯这个怪兽就不会出来,再比如呢父母闹离婚,小孩不想让父母分开他又不能控制,这时候他就会想如果我很乖听父母的话他们就不会分开。

这种思维模式一般会在七到八岁的时候自然消解,他们会明白愿望和现实是有差距的,他们一旦这个过程受到了阻碍比如原生家庭的伤害,从小活在一个极度缺乏别人认可的环境下,这种自我保护的思维就会持续到成年!不一样的是以前他们害怕衣柜里又怪兽,长大之后他们就害怕让别人讨厌,为了让别人不讨厌自己他们还会沿用那个逻辑,认为只要我当一个好人只要我对别人好那么别人就应该对我好,所以讨好型人格才会对做好人特别的执着。

第二个错误的思维习惯是他们认为别人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而自己的需求却永远可以被忽略,但是在人际关系里一味的付出是不成立的。你试想有一个朋友成天对你各种虚寒问暖各种主动付出,并且拒绝你的一切回报,让你心理一直有一种亏欠感。这种过分的给予者会把亲密关系搞得非常的尴尬和奇怪,而且还非常容易被别人利用。

第三个错误认知呢就是为了满足别人可以牺牲自己的需求,就比如这类人在亲密关系里经常会有没有底线的去一味讨好自己的另一半,表面上很完美,但实际上就跟个机器人一样,完全没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二,习惯型取悦症

这类人呢讨好别人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了,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认可疯狂的证明自己,不管之前取得过什么成就一觉醒来全部忘光,只有每次得到别人认可的时候才会高兴,这种行为说白了就是上瘾了。

就像小白鼠一样每次拉一下那个拉杆就就会出糖,所以他们就疯狂的在那拉啊拉。那同样呢讨好别人就能得到认可,但是问题就是不是每次讨好都能如愿以偿的得到赞赏,于是呢为了增加这种爽感他们就只能扩大自己的范围去取悦更多的人,这样中奖概率就会更大一点,但是在扩大取悦范围的额时候这类人往往会对自己周围的人冷漠忽视,于是他们取悦了陌生人但是却伤害了自己人

三,逃避型取悦症

前面两类的动机都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喜欢,但是这种取悦症的动机其实是为了逃避别人的拒绝,暴力和冷落。我们都知道要想让一头牛往前跑有两种方法,一种实再前面放饲料引诱,第二种就是后面用鞭子抽打,科学显示比起奖励,惩罚带来的恐惧感更会引发行动。

逃避型的讨好型人格呢因为以前受过某种伤害在受到伤害的时候,他们发现可以通过取悦别人让别人高兴从而避免伤害,这就是他们用来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每当觉得别人快要生气的时候,他们会立马示弱,讨好,让别人压根就没有发疯的理由,这样造成了一个结果就是他们永远不会处理和别人的冲突,看似情商很高其实是害怕负面情绪在逃避问题。

如何改善“讨好型人格”

1,去除脑子里哪些“应该”和“必须”打破完美主义,讨好型人格的人总是不给自己留有一丝弹性和余地,我应该让别人高兴我不应该发脾气。把这些苛刻的条件都去掉强调控制权在自己手里,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满足所有人。咱们有意识的去故意搞砸一些事情,去体验一下那种心理感觉。

2,学会拒绝,故意拒绝平时生活里的一些需求,不管来自于谁。从今天开始你不妨试试如果不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我们可以故意拒绝掉30%的请求,再50%的请求,再70%的请求,虽然拒绝这件事对很多讨好型人格的朋友来说很难,就会让你会内疚很自责,所以咱们一开始不用决绝的说“不”,慢慢来!当拒绝别人的时候我们可以拖着,拖一段时间对方就明白你的意思了,虽然这个方法对于那些需求的提出者不算很友善,但是对于讨好型人格的改善是非常有帮助的。

3,学会对自我的认可,讨好型人格的人对自己的评价都是来自于别人,拒绝了别人自己会内疚,别人拒绝了自己还是会内疚。我觉得可以进行“自我认可的构建”,做到不需要别人的认可,你可以换个思维想”我不可能让周围所有人都满意,都喜欢这个世界上但凡有一百人喜欢我就大概会有五十个讨厌我,这个不是我的错“

为什么在聊“讨好型人格”用的时改善而不是改变呢?因为你要明白这是一种性格甚至说是人格,这是很难彻底改变的,就比如圈子常说的各种属性,什么m/sub。brat等,这种属性很大程度是童年或者你的经历而导致的一种隐藏式性格,一旦你打开了这种属性你也是很难真正的去掉这个属性,所以正确的认知然后如果哪天你厌倦了那么你也只能尝试着将这种属性隐藏降低,因为你无法做到真正的去除!

灰度交友社区

加入圈子
圈内知识 加入圈子